王茂仲原本是高句丽贵族后裔,在唐朝灭亡高句丽后不幸沦为战俘,被贬为奴。命运使然,他成为了当时还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府中的一名家奴。这段为奴的经历虽然屈辱,却为他日后在唐朝政坛的崛起埋下了重要的伏笔。作为李隆基的贴身奴仆,王茂仲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位未来帝王的言行举止办理股票配资,这对他后来的仕途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武则天驾崩后,唐朝政局陷入持续动荡,宫廷内部权力斗争此起彼伏。在这段混乱时期,李隆基凭借其过人的政治手腕和雷霆手段,先后平息了多场政变,最终在这场权力角逐中脱颖而出。王茂仲虽然出身卑微,没有任何家族背景可以依靠,但他天资聪颖,善于察言观色,能够精准把握李隆基的政治意图,因此深得这位未来帝王的赏识和器重。就这样,王茂仲完成了从奴隶到宠臣的惊人蜕变。
当李隆基被立为皇太子后,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激化。公元713年,在这场决定性的权力斗争中,王茂仲亲自率领三百精兵,成功控制了羽林军,并指挥部队剿灭了太平公主的残余势力。在这场政变中,当朝宰相萧至忠、岑羲等人被诛杀,太平公主本人也被迫在府邸中自尽。王茂仲在此次政变中立下汗马功劳,因此被擢升为左龙武卫大将军,并获封霍国公的爵位,从此跻身唐朝权力核心。
展开剩余62%唐玄宗即位初期,为了巩固皇权,对朝中许多宠臣进行了大规模清洗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王茂仲不仅没有受到任何牵连,反而仕途亨通。究其原因,正是因为他出身寒微,在朝中没有任何根基和势力,对李隆基而言完全不构成威胁。随着时间推移,王茂仲的官职越来越高,最终被任命为辅国大将军,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。
朝中大臣们为了巴结这位新贵,纷纷争相向王茂仲进献厚礼。这一现象引起了高力士的强烈不满。作为玄宗身边最受信任的宦官,高力士并非出于嫉妒,而是敏锐地察觉到王茂仲日益膨胀的权力可能带来的隐患。高力士虽然身为太监,却具有非凡的政治洞察力,对玄宗忠心耿耿。当时的唐玄宗正沉醉于开创开元盛世的辉煌成就中,对朝臣们的异常举动浑然不觉。但高力士却已掌握确凿证据,发现王茂仲正在暗中拉拢那些曾跟随玄宗参与政变的将领,已有十余名重要将领暗中投靠了王茂仲。
面对这一严峻形势,高力士忧心忡忡,却不敢贸然向玄宗揭发。因为王茂仲实在太受宠信了,贸然进谏可能会适得其反。经过深思熟虑,高力士决定先派人试探玄宗的态度。开元十七年,他指使吏部侍郎向玄宗进言,暗示王茂仲可能正在密谋叛乱。唐玄宗听闻后并未立即表态,只是表示需要时间考虑。
得知玄宗已对王茂仲产生疑虑后,高力士决定亲自出马进行试探。开元十八年,王茂仲为庆祝第三个儿子出生大摆宴席,高力士代表玄宗出席。玄宗特意赏赐了大量金银绸缎、美酒佳肴等贵重礼物,由高力士亲自送到王府,同时还破格授予王茂仲刚出生的幼子五品官职。
然而宴会结束后,高力士回宫时却满脸怒容。他向玄宗哭诉道:王茂仲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给臣看时,竟轻蔑地说:'我这个儿子难道不配当个三品官吗?'要知道,当时深受玄宗宠信的高力士本人也不过是三品官衔。王茂仲向来对宦官极为鄙视,他这番话的潜台词显然是:我这个健全的儿子难道还不如你一个三品太监?这番话表面上看似是在抱怨儿子官职太低办理股票配资,实则暗含对高力士的极大侮辱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